188体育

图片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中卫快讯 > 区县动态

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 绿色转型 中宁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

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500亿元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80.7%

2025-10-22 来源:中卫日报
字号: | 打印 |
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×

工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中宁县紧扣“产业升级、创新驱动、绿色转型”核心主线持续发力,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实现质效双升。2025年,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500亿元大关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80.7%,年均增速达15%;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6%,较2020年提升17个百分点,且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,县域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。

中宁县立足资源禀赋,以“链长制”为重要抓手,构建“两新两特”现代产业体系。在锰基新材料领域,打造“电解锰—锰酸锂—锰渣综合利用”全产业链,产业产值达261.5亿元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1.4倍;全球首条100万吨锰渣无害化处理生产线投产,资源化率超60%,攻克行业固废处理难题。铝基新材料产业以宁创科技为“链主”,延伸“电解铝—铝板带箔—电池壳料”产业链,产值突破100亿元,增长1.7倍;铭岛再生铝、锦航铝基覆铜板等项目投产,推动铝基精深加工占比提升至60%以上。同时,国家级“揭榜挂帅”空气储能项目、全球最长风电叶片生产线等重点项目落地,为装备制造产业新增产值10亿元;硅碳新材料、新能源及储能产业加速布局,为“十五五”末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基础。

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,中宁县以创新驱动为核心,持续深化数字赋能与企业培育,为工业经济注入强劲动能。在两化融合方面,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1个、自治区级8个,培育数字化车间8个、先进级智能工厂2个,天元锰业电解工段经过智能化改造后,生产效率提升30%,能耗降低15%,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。针对中小企业发展,县工信局出台市场主体梯度培育计划,“十四五”期间新增规上企业16家,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、创新型企业24家,其中,中晶科技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杞滋堂“超微粉碎枸杞原浆”入选未来产业创新案例。

严守“双碳”目标,中宁县同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,构建生态友好的产业体系。节能降耗方面,实施宁夏瀛海天祥产能置换等技改项目20个,腾出用能空间7万吨标准煤,2025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7%。固废综合利用领域,建成6个固废循环项目,年处理脱硫石膏80万吨、锰渣100万吨,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49%,华夏特钢80万吨石膏制酸项目的投产,实现了资源的闭环利用。绿色工厂创建工作也成果丰硕,宁创科技等5家企业获评自治区级绿色工厂,天元建材更建成全区首个零碳示范生产线,绿电使用率达45%。

在产业、创新、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过程中,中宁县以改革创新为突破,成功获批自治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县,争取奖补资金2000万元,推动41家企业“智改数转网联”。在招商模式上,于全区首创“政府+链主企业+园区”模式,引进华象金属复合板、万宁锰基锂电等项目,总投资超80亿元,2025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0%。

立足“十四五”打下的坚实基础,中宁县锚定“十五五”发展目标,擘画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。提出“135”发展战略——到2030年,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,打造锰基、铝基、硅碳新材料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,培育新能源及装备制造、枸杞深加工2个50亿级产业集群。在此过程中,不仅将持续推动41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,建设基础级智能工厂11家、数字化标杆企业8家,还将实施100万吨锰渣无害化处理等绿色项目,力争固废利用率稳步提升至60%以上;同时积极深度融入“云天中卫”数字产业布局,推动爱特云翔智慧园区建成运营,打造“新能源+储能+大数据”特色产业生态,持续拓展工业发展空间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